叫什么好呢-关于我...
毫无意外,这是一篇一时兴起的文章,甚至一定程度上不能称之为一篇文章,更多的是我个人的一些表达,最近在执行给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一个ddl的计划,比如说这次表达,我规划大概一个小时内完成。现在是2025/4/23 10:08,我大概会在十一点的时候发布这篇。
最近一段时间颇有一种被夺舍了的感觉,仿佛两天前我还在拼命赶一个重要的ddl,但是实际上那已经是一个多月之前的事情了,时间在我的身旁以一种超出我认知的速度流淌,因此我生出一种希望,我希望他们都被落到具体的每时每刻中。
昨天上午,我花了大概2个小时整理了一下个人简历,实际上整理过程中是很有阻力的,当一个个项目标题放在简历上时,我感觉我的简历漏洞百出,我不是周围人所说的“六边形战士”,一些项目似乎并没有真正意义上非常耀眼的成果产出,甚至一定程度上我所参加的大部分活动都是以“被邀请”的形式参与的,我感觉这些活动都很有意思,只要我没做过的我都觉得有意思,因此我参加了这些活动,所做的大部分,甚至对我来说全部都不是出于某种功利性,而只是单纯的“有意思”就去做了。因此,一开始,整个简历看上去非常没有针对性,我把自己评价为“一个认真努力但是normal的小孩”。
我对此是非常挫败的,倒不是因为整个大学三年没有拿出特别耀眼的成果,因为就个人认知上来说我认为特别耀眼的成果是尽人事听天命需要一些运气成分的,所以我对很好的成果并没有什么执着,甚至也可以说没有怎么刻意追求过,但是就我个人来说,更让我难以接受的是自己一个“normal”的人。
我曾经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口中听到这样的评价——“你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你是一个很有灵的人”,不考虑大家可能只是出于礼貌性地夸赞,在我成年之前,我对于自己的认知一直都是“独特的”+“幸运的”,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在一个大家都一样的环境中,例如中学阶段,我往往会选择基于自己的意志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对于我来说,没有自己的思考而选择做一些事情无异于蒙着眼睛走路,我在去年年末就曾经多次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未果,因为我自己并没有一条非常确定的道路,因此我选择了循着别人的道路先走着,总不能停下来空想罢。
直到看到一份似乎无甚特色的简历,这种忧虑再次进入了我的脑海中,一瞬间压力陡增,和朋友交流,朋友说可能某种与他人不同的经历是需要通过“滚雪球”的方式慢慢经历的,但是我不知道我要从哪里开始滚,所以仍旧处于一种焦虑当中,一度非常想要逃避。最终仍然因为将自己的简历整理出来时我当天的任务,所以即使阻力很大也还是出走舒适圈,尽力完成了。
而当一份基础成型的简历真正出现在我面前时,那感觉似乎又截然不同了,我看到了我为简历中的每段经历所付出的日日夜夜,他们似乎并不是空虚的,他们似乎不是平庸的,过程中的我并不和所有人一样。虽然简历上的项目仍然还是那些,但是我并不只以观看他人简历的视角来看待它们,而是在观看自己过去的三年时光,在每一个阶段我都过得十分充实,简历中没有一段经历是“水”来的,我几乎可以说是对于每段经历都是all-in其中的。
于此我发现了自己的独特性,虽然并非是结果多么独特,但我发觉在简历中每件事情发生的当下,我都是兴奋的、自信的、投入的、不计结果的。因此我也从未升起过任何后悔抑或者“如果当时做了xx就好了”,我实在是太喜欢经历不同的事情了,大家说的这些我没做过的事情我都感兴趣,我愿意投入时间与精力去做这样一件事情,并且大部分时候我都能够获得虽然没有很厉害但是还算不错的结果(其实没有结果的事情我都记不得了,只记得好事是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幸运最根本的原因啊啊笑晕了)。我是这么一个对各种挑战都感兴趣又愿意尝试,能够全情投入其中并且比起结果更重视过程中收获的人,实际上充满着生命力。
也许三年时间太短了,我没有办法匆匆决定我一生的去向,但我大概能够锚定我现在的位置了。让我们捡捡珍珠再用它们滚滚雪球吧!
(在10:56完成,很好地完成了计划哼哼)